近日,有外媒报道,印度金融执法机构已经逮捕了 vivo 的一名中国籍员工。

vivo 方面证实了这一消息,但没有透露该员工的的国籍。

实际上,vivo 并非第一家受到「重点关照」的国产手机公司,过去18个月里,印度政府机构还把目标对准了 OPPO 和小米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其中小米更是遭到了48亿的重罚。

在印度这种地方,中外各大企业基本都吃过明亏暗亏,为什么这些个手机厂商还要头铁坚持?

你不投?有的是人投

其实本质上这是一个囚徒困境,用大白话来说就是「你不投,有的是人投」。

作为一个坐拥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,如果有一天印度真成了,国产手机再想入局,那就面临着苹果三星更加激烈的竞争。

一旦错失了第一波的良机,怕是连汤都喝不上了。

实际上,全球市场相比起国内市场,无疑是规模更大,竞争强度更低的存在。

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,国内市场占全球销量的比例仅为 22.6%,剩下的77.4%,则是苹果和三星统治的天下。

国内出海成绩最好的小米,全球市场份额也仅有 13%。

而三星这种国内只能算Others的厂商,全球市场照样稳坐第一。

因此,摆在国产手机面前的选择已经明了:

「寇可往,吾亦可往」。

苹果三星可以轻松赚钱的地方,我们为什么不能去?

有了更好的海外市场,才有更性价比的国产手机

但这些其实都是表象,更深入的原因,还是钱。

一台 iPhone 手机,苹果获得的毛利率达到 43.3%,中国工人的劳工成本仅占一台 iPhone 的 1.8%,远不及物料和芯片报价。

但更恐怖的是,苹果净利率高达 25.3%。这些钱大部分都会成为苹果对产品、技术、设计的高额投入。

反观小米,尽管营收高达 402 亿美元,但毛利率仅有 17%,净利率更是只有可怜的 0.9%。

其他国产品牌的数据相对较高,但也统统没有突破个位数,这,既是「性价比」的光荣,也是「性价比」的无奈。

倘若能够在国内推出性价比产品的同时,海外市场在利润率上做出突破,本质上是并不冲突的。

毕竟利润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,自然有苹果、三星来占领,这部分用户和市场是不会消失的。

依靠优秀的产品力掌握定价的主动权,让利润回流国内,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,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,促进产品力的提升。

如此形成闭环,就是国产厂商出海的终极目标。
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华为也好,小米、OPPO、vivo、荣耀也罢。国产品牌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在国内市场证明自己,克服了大量的困难。

现在,是时候让77.4%的海外市场,看到国产手机的生命力了。

推荐内容